企业能源审计是一套集企业能源核算系统、合理用能的评价体系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审核考察机制为一体的科学方法,它科学规范地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从而寻求节能潜力与机会。它的基本原理是依据企业的能量平衡、物料平衡的原理、能源成本分析原理、工程经济与环境分析原理以及能源利用系统优化配置原理。
开展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便是依据上述基本原理,对企业的能耗、物耗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审计、诊断、评价。企业能源审计的具体实施,就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中能源的收入、支出的财务帐目和反映企业内部消费状况的台帐、报表、凭证、运行记录及有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国家的能源政策、能源法规、法令,各种能源标准,技术评价指标、国内外先进水平为依据,并结合现场设备测试,对企业的能源使用状况系统地审计、分析和评价。能源审计的主要方法包括产品产量的核定,能源消耗数据的核算、能源价格与成本的核定、企业能源审计结果的分析等。
企业通过能源审计可以掌握本企业能源管理状况及用能水平,排查节能障碍和浪费环节,寻找节能机会与潜力,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企业能源审计方法既适用于政府对企业用能的宏观监督与管理,也更适用于企业对能源和物料的合理配置使用,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能效。
清洁生产审计程序
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计是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组成和有效途径。基于我国清洁生产审计示范项目的经验,并根据国外有关废物最小化评价和废物排放审计方法与实施的经验,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开发了我国的清洁生产审计程序,包括7个阶段、35个步骤。
清洁生产审计概念
组织的清洁生产审计是一种对污染来源、废物产生原因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化的分析和实施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实行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寻找尽可能高效率利用资源(如:原辅材料、能源、水等),减少或消除废物的产生和排放的方法,是组织实行清洁生产的重要前提,也是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的关键和核心。持续的清洁生产审计活动会不断产生各种的清洁生产方案,有利于组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逐步的实施,从而使其环境绩效实现持续改进。
通过清洁生产审计,达到:
(1) 核对有关单元操作、原材料、产品、用水、能源和废物的资料;
(2) 确定废物的来源、数量以及类型,确定废物削减的目标,制定经济有效的削减废物产生的对策;
(3) 高组织对由削减废弃物获得效益的认识和知识;
(4) 判定组织效率低的瓶部位和管理不善的地方;
(5) 提高组织经济效益、产品和服务质量。
清洁生产审计原则
清洁生产审计是指对组织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全过程的重点或优先环节、工序产生的污染进行定量监测,找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制定方案,减少和防止污染物的产生。清洁生产审计首先是对组织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在实行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制定并实施减少能源、资源和原材料使用,消除或减少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使用,减少各种废弃物排放的数量及其毒性的方案。
废弃物在哪里产生?通过现场调查和物料平衡找出废弃物的产生部位并确定产生量。
为什么会产生废弃物?这要求分析产品生产过程(如图)的每个环节。
如何消除这些废弃物?针对每一个废弃物产生原因,设计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包括无/低费方案和中/高费方案,方案可以是一个、几个甚至几十个,通过实验这些清洁生产方案来消除这些废弃物产生原因,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产生的目的。
生产过程框图
根据上述生产过程框图,对废弃物的产生原因分析要针对八个方面进行:
(1) 原辅材料和能源
(2) 技术工艺
(3) 设备
(4) 过程控制
(5) 产品
(6) 管理
(7) 员工
(8) 废物
清洁生产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产生量,达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的。
清洁生产审计对象
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费用;增强组织和全社会的福利。清洁生产审计对象是组织,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判定出组织中不符合清洁生产的方面和做法;二是提出方案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审计适用于第一、二、三产业和所有类型组织。
能量平衡
能量平衡是对进入体系的能量与离开体系的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进行考察。在体系内,能的移动,转换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平衡包括各种能源的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消耗与有效利用及损失之间的数量平衡。
企业能量平衡的目的
(1)掌握企业耗能状况,如能源消耗的数量与构成、分布与流向等。
(2)了解企业用能水平,如能量利用损失情况、设备效率、能源利用率、综合能耗等。
(3)找出企业费能问题,如管理、设备、工艺操作中的能源浪费问题。
(4)查清节能潜力,如可进行余能和重能回收的数量、品种、参数、性质等。
(5)核算企业节能效果,如技术改进、设备更新、工艺改革等的经济效益、节能量等。
(6)明确节能方向,如怎样改造成省能结构、省能产品,怎样合理布局和制定技改方案、措施等。
能量平衡的类型分三种:
(一)供入能平衡
以能源供给体系的能量为基础的能量平衡称供入能平衡。它主要考察能源供给体系的能量之利用状况,典型的设备如锅炉、加热炉、干燥箱等。这是采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能量平衡。平衡方程式为:E供入=(E出─E入)┿(E排─E化放)E化放--化学反应放热
(二)全入能平衡
从全部进入体系的能量为基础的能量平衡成为全入能平衡。它主要考察所有进入体系的能量之总体应用状况。这种全入能平衡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应用较多,这不但是由于石油化工行业化学反应热较多,能量回收多,而且在于它常常不是按设备而是按装置进行的单元操作能量平衡。平衡方程式为:E全入=E入+E进+E回=E出+E排+E回
(三)净入能平衡
以实际进入体系的能量为基础的能量平衡称净入能平衡。它主要考察实际加进体系的能量(即净收入或纯收入)的利用程度,即有多少真正被利用。例如在换热器中,为了计算保温效率,以考察散热的大小,就采用了净入能平衡。平衡方程式为:E净入=(E出─E入)+E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