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

武汉节能监察网
/
/
/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东西湖

节能专题

资讯分类

节能简讯

标题: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东西湖

  • 分类:GDP能耗降低20%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08-06-03 08:52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东西湖

 

  编者按:200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5]2199号),正式启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武汉市东西湖区被列入首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试点单位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发展改革委、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按照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积极推进本地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成效逐步显现,特别是能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削减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西湖区将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以农副产品加工、食品业为主导产业,建立了多项食品加工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探索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东西湖

  东西湖区地处武汉市西北近郊,幅员面积500平方公里,人口28万,区域内交通便利,优越的投资环境使东西湖区迅速成为武汉市经济增长极之一。东西湖区从2002年起开始探索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坚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设清洁生产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型社会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食品加工业,建设上下游链接项目,努力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构建资源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2005年10月东西湖区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该区取得了一定成绩:2007年,东西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45亿元,同比(较2006年)增长16.6%;能源产出率同比提高10.9%,土地产出率同比提高1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达10.9%,单位生产总值取水量同比下降1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同比削减4.5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比下降6.85%。

  一、科学规划,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东西湖区编制了《武汉市东西湖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规划》,并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区“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中,把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规划相衔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段推进,形成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循环经济示范体系。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决定》,区政府制定了《东西湖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将循环经济的各项任务及指标分年度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

  二、突出生态,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西湖区按照“资源消耗做减法、废弃物循环利用做加法、农民增收做乘法、污染排放物做除法”的思路,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一)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东西湖区已有11个正规化奶牛小区,形成存栏1.7万头的规模,区政府引导农民利用秸秆养奶牛,每年可消耗秸秆7万吨左右,为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规模化养殖产生了大量的牛粪和污水,该区企业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如龙腾奶牛场投资150万元建立了日处理污水400吨的好氧污水处理与沼气化一体装置,使该场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同时日产沼气500立方米,可供100多户居民生活用气;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牛粪生物肥项目,可年处理牛粪1万多吨;建设菇棚12个,栽培面积6000平方米,产量7万公斤。

  (二)全面发展生态种植业。东西湖区全面推行农业“九节一减”生产技术、蔬菜“三高三省”栽培模式、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目前全区已形成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级基地建设网络,其中,慈惠农场有机蔬菜基地被国家蔬菜工程研究中心授予“有机奥运蔬菜示范基地”,国家论监委有机产品论证机构已授予有机农产品证书。

  (三)大力推广生态能源。东山办事处引进北京联合创业公司建设了热解生物质秸秆气化项目,年消耗棉花秸秆550吨,可为农户亩增加收入50元左右,生产可燃气15万立方米,满足近300户农户的生活用气,同时可生产副产品木炭、木焦油和木醋液,这些副产品年可创收56万元。秸秆制气解决了农田焚烧污染的同时,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

  三、政策扶持,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

  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该区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并制定了《东西湖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该区对10家企业的12个项目给予了扶持,共计补贴资金246万元。政府扶持和政策导向使该区企业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努力向循环经济型企业转变。

  (一)提高食品加工企业资源利用率。华润雪花啤酒(武汉)有限公司于2006年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一年来他们加强管理,年回收废瓶渣5000多吨、出售啤酒糟3.3万吨,煤渣和粉煤灰约7000吨,年回收废酵母泥近300吨,回收废标渣近1000吨,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用于制作园林有机肥料,每年可创收500多万元。据测算,其周边效益约1400万元。武汉统一公司,通过采取目标管理降低能耗、实施中水回用和技术改造等措施,年节水25万吨,节电5.4万度,节煤1.15万吨,减少了污染物排放192.4吨,公司可年增纯利647.64万元。

  (二)化工企业变废为宝。武汉径河化工厂通过实施污水、废气处理,将原料从废水中分离和提纯出来,在做到了达标排放的同时每天可回收DMF溶剂1.2吨、甘油1.4吨、硫氢化钠0.8吨,每年创利可达562.8万元。区内原有的重污染企业——武汉青江化工磷肥厂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做到了生产废水、废气、废渣零排放,仅利用废气回收产物氟硅酸和硅酸生产氟硅酸钠一项就实现年增效20万元。

  (三)实现上下游项目合理链接。武汉烁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啤酒工业的废液、废渣为原料,运用高科技发酵工艺生产“烁生肽”生物P蛋白及糟宝,解决了我国饲料业蛋白源奇缺的难题。湖北友芝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佳宝糖业有限公司生产淀粉时排放的废液、废渣,采用不同的发酵产酸菌种进行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产,年利润可达亿元。

  四、合理布局,建设循环经济园区

  通过园区成员之间的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经济效益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沟工业园循环经济圈以世源热电厂为中心,将电厂发电的余热输送到周围13家企业,作为生产用蒸汽;间接冷却水降温消毒处理后作为居民生活和农田灌溉水回用,粉煤灰用于生产环保型建筑材料。经过测算,此种循环模式可为园区年增效4214万元,减少烟尘排放3468吨,SO2排放836吨,减少占地200亩。

  同时该区在建设国家级食品加工区时,考虑到食品加工行业污水排放量大,食品加工废物丰富的特点,园区计划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能源集中供应中心、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等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立园区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发展食品工业废弃物加工辅助行业,延伸拉长食品加工循环产业链,通过定向招商、工艺设计和流程管理,实现企业内与企业间物质流的横向耦合和纵向闭合,把食品加工区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目前集中污水处理厂已完成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 该项目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2万吨,实现中水回用1万吨,占污水处理量的50%。

  五、全民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能居住小区。园艺花城小区已经实施了中水回用工程,每年可减排6.75万立方米。湖北泰跃地产开发的环保节能住宅“泰跃?金河”采用20余项先进的生态节能技术,建筑节能达到65%,获“国家十大节能住宅”称号。航天嘉园小区786家住户,统一由开发商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目前,全区已使用太阳能热水器2万多台,年节约用电1200多万度。发展节能型建材。2006年底至2007年上半年,该区投资120万元对全区所有生产粘土砖的企业实施了关闭和转产,目前,全区已有11家利用工业煤渣、粉煤灰、植物纤维等生产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企业,每年生产达标砖9500万块和450000立方新墙材。建设节水型企业。2007年该区有三家企业通过市节水办的节水先进企业考核验收。在农业方面积极发展滴灌技术,目前已在辛安渡农场建成万亩示范基地。发展资源回收网络。去年该区在中心城区建立和改造了16个绿色文明回收站,在主要路段及小区安装了百余个环保型垃圾桶,提高了市民垃圾分类处置、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意识。

  六、全面动员,宣传循环经济理念

  为提高全区发展循环经济意识,东西湖区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编写了《武汉市东西湖区发展循环经济文件汇编》和《循环经济简明知识读本》两本书,编写循环经济工作简报12期,对区内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宣传报道;开展了中小学环境摄影、环境小报比赛、“争当环境小卫士”征文、主题讲座、废弃物小制作等活动,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将循环经济作为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区委党校干部教育的必修课,使循环经济理念及消费方式深入人心;积极探索绿色GDP干部考核体系,将表征循环经济水平的四个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状,用可持续发展的考核体系去衡量和要求各级干部。

  东西湖区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将在未来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结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通过建设生态农业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社会的职能,作循环经济的发动者、倡导者、促进者、监督者。

关键词:

友情链接

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

中心成立于1982年12月,原名武汉市节能监测中心, 2005年10月中心由武汉市经委划归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2012年5月经市编办批准更名为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为公益一类正处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节能监察科、法制监督科、综合培训科。

组织机构

主管: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

鄂ICP备13014031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武汉二分

武汉节能监察网
武汉节能监察网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单位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青岛路鄱阳街43号    电话:027-82757715     传真:027-82797739      页面版权所有 © 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

公司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青岛路鄱阳街43号

电话:027-82757715     传真:027-82797739

页面版权所有 © 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